2022年度金屬注射成型(MIM)行業研究
發布日期:2022-05-24 作者:注成科技 KING 點擊:
粉末冶金行業,金屬注射成型行業,MIM,PM,不銹鋼,鐵基,銅基,醫療配件,電動工具,3C產品等的應用。
一、行業發展歷史
(1)MIM 簡介
金屬粉末注射成形(Metal Injection Molding)是將現代塑料注射成形技術引入粉末冶金領域,集合了塑料成形工藝學、高分子化學、粉末冶金工藝學和金屬材料學等多學科而成的一種零部件新型“近凈成形”技術。它可以利用模具注射成形坯件,并通過燒結快速制造高精度、高密度、三維復雜形狀的結構零件,能夠快速、準確地將設計思想物化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特性的制品,并可直接進行大批量生產。MIM 技術結合了塑料注射成形和粉末冶金等方法的技術優點,不僅具有常規粉末冶金工藝工序少、無切削或少切削、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同時,克服了傳統粉末冶金工藝制品材質不均勻、力學性能低、薄壁不易成形及結構復雜的主要缺點,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小型、精密、三維形狀復雜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金屬零部件的制造。
MIM 工藝已成為國際粉末冶金領域發展迅速、富有前景的一種新型“近凈成形”技術,被業界譽為當今“Z熱門的零部件成形技術”。
MIM鎢合金零件
(2)MIM 與 PM、PIM的關系
粉末冶金(PowderMetallurgy,簡稱 PM)是制取金屬粉末或用金屬粉末(或金屬粉末與非金屬粉末的混合物)作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取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業技術。粉末冶金具有獨特的化學組成和機械、物理性能,運用粉末冶金技術可以直接制成多孔、半致密或全致密材料和制品,如含油軸承、齒輪、凸輪、導桿、刀具等,是一種少無切削工藝。粉末冶金主要包括四大工藝:傳統法、金屬粉末注射成形(MIM)、金屬增材制造(MAM)、等靜壓(IP)。
粉末注射成形(PowderInjection Molding,簡稱 PIM)是一種新的金屬、陶瓷零部件制備技術。它是將聚合物注射成形技術引入粉末材料成形領域而生成的一種全新零部件加工技術。該技術應用塑料工業中注射成形的原理,將金屬、陶瓷粉末和聚合物粘結劑混煉成均勻的具有粘塑性的流體,經注射機注入模具成型再脫除粘結劑后燒結全致密化而制得各種零部件。根據粉末注射成形過程中原料粉末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陶瓷粉末注射成形技術(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簡稱CIM),另一類就是金屬粉末注射成形技術(簡稱 MIM)。
由此可見,金屬粉末注射成形(MIM),屬于粉末冶金(PM)的一個工藝類型,又屬于粉末注射成形(PIM)的一個分類。
(3)MIM 的技術優勢
傳統金屬加工技術如冷鐓、鍛壓、沖壓適合用于加工二維、零件結構簡單的產品,對于三維、復雜形狀產品的加工,存在一定的難度。CNC 技術無需模具設計制作,自由度及加工精度頗高,但材料浪費嚴重,且在加工超小件、三維造型復雜的零件方面耗時長、產量低、成本高。
相比之下,MIM技術近凈成形,幾乎無廢料,可以用于大批量生產三維形狀、復雜結構、精密尺寸的金屬產品,設計自由度高,這也是 MIM 技術和其他金屬加工技術相比較的優勢所在。
對于復雜的零件,傳統金屬成形通常是先分解并制作出單個零件再組裝, MIM 工藝通過整體加工、簡化加工程序,經濟性更強。而且,傳統金屬成形成本隨著零件復雜程度上升而上升,MIM 工藝通過提升模具復雜程度保持成本不變,產品復雜程度越高,MIM工藝經濟性更強,成本優勢更明顯。
(4)MIM 發展歷程
金屬粉末注射成形(MIM)是粉末注射成形技術(Powder Injection Molding,簡稱PIM)的一個分類。粉末注射成形是一個已經提出許久的成形概念,早在1872 年底就被提出,在 20 世紀 20 年代用于陶瓷熱壓鑄制品的生產。隨后的幾十年間粉末注射成形主要集中于陶瓷粉末注射成形。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美國 Raymond E. Wiech Jr.博士開始實施金屬粉末注射成形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為 MIM 技術的實際應用與發展奠基,但當時該項技術還鮮為人知。直到1979 年,以 Wiech 博士作為聯合創始人的 Parmatech公司首次發表 MIM 技術,并取得多項專利,其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產品在國際粉末冶金大會產品設計大賽中獲得兩項大獎,MIM 技術才開始受到粉末冶金行業的關注。但由于粉末原料價格太高、脫脂工藝時間長、產品易變形等問題還沒有解決,其發展和應用較為緩慢。
為解決MIM 技術的難點,促進 MIM 技術實用化,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美國政府撥款支持 MIM 技術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的研究工作。隨后日本、德國等也積極開展MIM 的開發研究。1986 年,日本 Nippon Seison 公司引進了 MIM 工藝。1990 年以色列 Metalor 2000 公司從 Parmatech 公司引進了 MIM 工藝技術,建立了 MIM生產線。
隨著MIM 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新型粘結劑的開發、制粉技術和脫脂工藝的不斷進步,MIM 工藝得到了較為快速地發展,到 20 世紀 90 年代初已逐步實現產業化。
國內金屬粉末注射成形(MIM)技術的研究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末,當時國內先后有北京鋼鐵研究總院、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北京粉末冶金研究所、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開展了 MIM 技術的研究工作。但受限于資金缺乏、加之于國外技術保密嚴格,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
直到國家九五期間,MIM技術的研究首次被列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高新技術計劃。此后,國家 863 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軍工配套科研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先后給予了該領域的研發資助,促使我國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研究工作突破了技術難關,取得了長足進步,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發明和科技成果。小批量的產品也成功地應用到我國國防軍工和民用領域,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到20 世紀 90 年代末,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北京鋼鐵研究總院以及中南大學等陸續設立 MIM 公司,形成批量生產,完成 MIM 技術由實驗室向產業化發展的過程,應用技術更加成熟。2001 年引進德國先進的 MIM 專業設備組建了國內第一條工業規?;?MIM 生產線,開始大批量生產 MIM 產品,為軍隊裝備升級換代生產了大量的 MIM 零件,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MIM 工藝在制備幾何形狀復雜、組織結構均勻、性能優異的近凈成形零部件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實現不同材料零部件一體化制造,具有材料適應性廣、自動化程度高、批量化程度高等特點。目前 MIM 已成為國際粉末冶金領域發展迅速、Z有前途的一種新型近凈成形技術,被業界譽為當今“Z熱門的零部件成形技術”。
二、MIM 市場整體發展現狀
(1)全球 MIM 市場整體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電子、汽車、醫療、五金、機械等多個領域的帶動下,全球 MIM市場穩健增長。根據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數據,2016 年全球 MIM 市場規模為 24.6 億美元,2018 年市場規模增至 28.7 億美元,預計 2026 年將達到 52.6億美元,對應 2019-2026 年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 7.87%。未來,在電子產品快速增長以及 MIM 制造零部件對傳統工藝制造零部件替代等因素的帶動下,全球 MIM 市場仍將保持向好發展。
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中國 MIM 市場占全球市場的 40%左右,是全球Z大的市場;北美和歐洲 MIM 市場占全球市場的 17%,也是全球重要的市場。
從下游應用來看,北美 MIM 應用主要分布在軍火、醫療領域,市場占比分別為 33%、33%;歐洲 MIM 應用主要分布在汽車、軍火領域,市場占比分別為22%、21%。
(2)我國 MIM 市場整體發展現狀
隨著 MIM 工藝技術的逐步成熟,以及對 MIM 技術認知程度的進一步加深, MIM 產品在電子產品、汽車、醫療、五金、機械等領域的應用逐步增多,自 2012年開始,我國 MIM行業開始飛速發展,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根據中國鋼協粉末冶金分會數據統計,2020 年國內 MIM 市場規模增加至 73 億元,與 2019 年相比增長 9.0%。根據立鼎產業研究中心預計,2026 年 MIM 市場規模將達到 141.4億元。
從下游應用來看,中國 MIM 的市場應用與歐美市場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領域,2020 年手機繼續保持著Z大份額但略有下降,電腦、智能穿戴及涉軍工類產品占比則大幅度增加,醫療及汽車類產品略有上升,五金機械類產品則明顯下降。以銷售額為基準應用領域占比:手機 56.3%,智能穿戴11.7%,電腦 8.3%,五金(包括機械)6.9%,醫療4.5 %,汽車 3.5%,其它(包括軍工)9.3%。
截至 2019 年,全國(不包括臺灣地區)共有金屬注射成形生產企業及車間200 余家,其中珠三角地區Z多,達到約 110 家;長三角地區其次,達 55 家;京津冀及山東地區約 20家;湖南、江西、安徽及福建 14 家;河南、川渝及其它地區 5 家。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按照業務規??蓪⑿袠I內 MIM 企業分為三個競爭梯隊:第一梯隊的 MIM 企業收入規模在 2 億元以上,具有較強的研發創新能力,主要客戶為國際品牌或國內知名品牌企業,主要包括印度 Indo-MIM、中南昶聯、臺灣晟銘電子、精研科技、富馳高科、泛海統聯、全億大等;第二梯隊的 MIM企業收入規模在 5,000 萬元至 2 億元,競爭實力弱于第一梯隊,主要為國內品牌企業配套生產 MIM 零部件產品,客戶集中度往往較高;第三梯隊的 MIM 企業收入規模在 5,000 萬元以下,通常企業的整體技術研發能力較弱,僅通過設備的購置和人員的鋪設進行中小批量的 MIM 產品生產。截至 2019 年,我國大陸 MIM生產企業及車間 200 余家,其中營收超過 2 億元的企業數量不超過 10 家。整體來看公司處于高速發展期,由于第一梯隊營收門檻為2億元,公司有望通過開辟新應用場景以及持續研發躋身第一梯隊。
三、MIM 行業發展趨勢
為實現 MIM 產品的進一步推廣,行業內企業需要根據各領域需求對行業前沿技術進行研究開發,以擴大 MIM 產品在更多領域的適用性,MIM 行業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材料體系的多元化發展
現階段,中國 MIM 產品多以不銹鋼及鐵基合金粉末為原材料,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等領域。隨著下游領域對材料多元化及產品輕量化等差異化需求的不斷提升,現有不銹鋼及鐵基合金產品已無法完全適應市場需求。因此,行業內企業需要追隨市場對其他材料 MIM 產品的多元化需求,不斷豐富 MIM 產品材料體系,進一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及規模增長。
目前,MIM 行業新材料的研發主要以高強和耐蝕兼顧的雙相不銹鋼、高強和高導熱率兼顧的銅合金以及高比強和生物兼容性兼顧的鈦合金等材料為重點,應用則向著汽車、醫療、五金等高端領域方向發展。
(2)技術工藝的復雜化發展
雖然中國 MIM 技術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受制于技術工藝的特性,在部分領域仍無法規?;瘧?MIM 技術,仍存在較大技術發展空間。因此,微粉末注射成形、超大件注射成形及共注射成形等技術工藝將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微粉末注射成形將促使 MIM 產品向更小更精細的方向發展;超大件注射成形通過減少粘結劑用量增大產品尺寸,推動超大尺寸 MIM 產品的應用及普及;共注射成形能夠將磁性材料與非磁性材料、硬質材料與軟質材料、導電材料與絕緣材料有機結合,從而有效提升 MIM 產品適用性。
(3)喂料制備的自主化發展
喂料是指將一定金屬粉末和粘結劑在一定的溫度下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均勻混合,以得到適合用于注射成形的粉末和粘結劑混合物。均勻喂料的制備是獲取高精度粉末注射成形產品的關鍵,如果喂料混合不均勻,粘結劑將在脫脂過程中產生變形以及燒結收縮不均勻等缺陷,從而增加Z終燒結體的尺寸偏差。因此,喂料的制備情況對 MIM 產品的精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現階段行業內企業的喂料以外部采購為主,定制化喂料制備往往成為其技術發展的短板。隨著 MIM 產品應用的日益廣泛,更多高復雜度、高精度、高密度、外觀精美的MIM 產品需求也不斷涌現,企業更加需要根據客戶高度定制化的產品需求來制備不同配比的喂料,從而為客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 MIM 產品?,F階段,少數 MIM 企業已經具備自主制備喂料的能力,隨著 MIM 產品應用的日益廣泛,未來企業的喂料自主化將成為趨勢。
(4)制造過程的自動化發展
在下游行業消費電子、汽車、醫療、五金工具、機械儀器等行業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對精密金屬零部件的微型化、高尺寸精度以及行業內企業的快速市場響應能力的要求越發提高。單純依靠人工已經無法滿足行業極精密加工、極低的不良品率、快速市場響應的要求,提高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可以明顯減少由于人為因素產生的尺寸公差與不良品,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加快市場反應速度。近年來,行業內企業對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與檢測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
(5)下游應用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我國 MIM 行業的深入發展,各 MIM 企業不斷深化自身技術創新能力,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目前,在我國 MIM 行業中,部分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實力,通過對行業前沿技術的持續研究,推動 MIM 產品性能日益提升,并能夠適用于更多的下游產品。例如超薄、高精度MIM 產品的研發,符合消費電子產品輕薄、便攜的發展趨勢;再例如,通過喂料及模具的研究和開發,進一步提升 MIM 產品高復雜度、高精度、高強度、外觀精美等特性,促使MIM 產品在汽車制造及醫療器械等多元領域的推廣應用。
四、MIM市場分析
(1)MIM行業產業鏈分析
從金屬粉末注射成形的產業鏈來看,上游行業主要提供產品原材料,包括金屬粉末、粘結劑等,金屬粉末及粘結劑需要經過混合生成喂料,才能作為 MIM產品的直接原料。金屬粉末和粘結劑分別屬于金屬和化工產業,上述產業經過長時間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產業處于良好的發展階段,市場供應充足,能夠充分滿足 MIM 產品的發展需求。
目前,MIM 下游行業在我國的應用主要分布在消費電子行業。隨著MIM 技術的逐步成熟,下游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其技術工藝也逐步應用于汽車制造和醫療器械、五金工具等行業。下游市場的需求直接關系到 MIM 產品的需求,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電子產品需求增大,及MIM 產品高復雜度、高精度、高強度、外觀精美等工藝優勢對汽車制造、醫療器械等領域的吸引增強,這些積極因素都將對 MIM 行業的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上游金屬粉末市場分析
根據中國鋼協粉末冶金分會統計,2020 年我國 MIM 用粉總銷量約 12,000噸,比2019 年增長 15-20%。國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約占 79%;國際品牌產品則仍以德國 BASF 公司的喂料(注射料)為主,約占 84%。
目前,MIM 材料品種由于消費電子的市場需求,依然以不銹鋼為主,市場份額為65%,低合金鋼約為 23%,鈷基合金 5%,鎢基合金約5%,鈦合金 0.4%,其他為少量銅及硬質合金等。隨著下游領域對材料多元化及產品輕量化等差異化需求的不斷提升,消費電子零件材質也在向無磁無害(如高氮無鎳不銹鋼、銅合金、鋁合金)和組合材料(如金屬-陶瓷、金屬-塑膠)方向發展。鈦及鈦合金也有望繼不銹鋼之后成為下一代明星材料,在汽車、醫療、五金等高端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3)MIM下游應用領域市場分析
MIM 工藝憑借自身設計自由度高、材料適應性廣、量產能力強等特點,被業界譽為當今“Z熱門的零部件成形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制造、醫療器械、電動工具等領域。
①消費電子領域
傳統的消費電子產品通常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硬件設備,新興消費電子設備包括智能穿戴設備、無人駕駛飛機等。2010 年,黑莓手機的標牌外觀件采用了 MIM 制程工藝技術,開啟了 MIM 零部件在手機上的批量化使用;2012 年,MIM 組合件第一次在平板電腦上使用,打破了 MIM產品單零件的使用方式。蘋果公司自2010年開始使用MIM零部件,并不斷拓展、引領MIM 的使用范圍,電源接口件、卡托、攝像頭圈、按鍵等 MIM 零部件在手機上的成功應用,成就了中國MIM 企業在消費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隨著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產品向更加輕薄化發展,這些產品的核心零部件也將更加精密化和復雜化。在此背景下,MIM工藝的應用前景將日益廣闊。
②汽車制造領域
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MIM 工藝作為一種無切削的金屬零件成形工藝,可大量節省材料,降低生產成本,甚至減輕零件重量,有利于汽車輕量化及減少環境污染,因此MIM 工藝受到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并于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市場。目前,汽車產業已經采用MIM 工藝生產的一些形狀復雜、雙金屬零件以及成組的微小型零件,如渦輪增壓零件、調節環、噴油嘴零件、葉片、齒輪箱、助力轉向部件等。
我國已成為世界Z大的汽車生產國,汽車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增速回落、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汽車產量略有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 年我國汽車生產量為 2,522.5 萬輛。但目前國內 MIM 在汽車市場應用相對較少,北美、日本、歐洲應用相對較多。北美、日本、歐洲粉末冶金零件單車用量分別為 18.6kg、8kg、7.2kg,我國僅為 4.5kg,這也預示在下一階段,我國國產汽車 MIM 零件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紤]到 MIM工藝滿足汽車零部件“微型化、集成化、輕量化”的發展趨勢,預計未來 MIM工藝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滲透將提高。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國汽車市場需求將不斷增長,MIM 產品在汽車行業的應用空間將更加廣闊。
③醫療器械領域
在醫療器械領域,MIM 工藝生產的醫療配件有很高的精度,能滿足大多數精密醫療器械對配件所需要的小型、高復雜度、高力學性能等要求。近年來 MIM工藝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如手術刀柄、剪刀、鑷子、牙科零件、骨科關節零件等。
醫療器械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醫療器械市場呈現增長趨勢。2019 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 6,341 億元,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迅速增長,預計其市場規模將超過8,500 億元。隨著醫療器械領域的快速發展,MIM 產品在該領域的應用也將持續增長。
④電動工具領域
電動工具配件的機加工較復雜、加工成本較高、材料利用率低,對 MIM 的依賴度更高。近幾年開發的產品如異形銑刀、切削工具、緊固件、微型齒輪、松棉機/紡織機/卷邊機零件等。
電動工具行業主要驅動力來自于制造業、建筑業、汽車業以及耐用消費品行業?!?016 中國電動工具市場白皮書》預計,2025 年全球動力工具的市場規??蛇_ 464.7億美元,“中國制造”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根據我國統計局數據,我國電動手提式工具自 2014 年以來月均產量在 2,000 萬臺左右。盡管 2019 年以來受到經濟及政策因素的影響,我國電動手提式工具月均產量仍保持在1,500 萬臺以上。隨著電動工具市場的發展,MIM 產品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擴大。
⑤自動化設備直線導軌系統領域
直線導軌又稱線軌、滑軌、線性導軌、線性滑軌,用于直線往復運動場合,且可以承擔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負載的情況下實現高精度的直線運動。在大陸稱直線導軌,臺灣一般稱線性導軌,線性滑軌。很多精加工領域的機床,大部分都是采用高精度的線軌作為機床導軌,這樣可以保證了機床的加工精度,進口的有德國力士樂,日本THK,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有南京工藝,漢江線軌,富士康基虎HS系列滾動直線導軌等。
直線導軌系統主要應用領域:
1、精密電子機械:如半導體設備,科學儀器等。
2、自動化設備:包括工業自動化,醫療設備和實驗室行業,以及紡織機械,印刷機械,藥品分配器,血液檢測設備,通氣道清潔設備,手術定位器以及其他手術和牙科工具。
3、數控機床:通常稱為CNC,是通過計算機對加工工具例如鉆頭,車床,銑床和3D打印機進行的自動控制。CNC機器通過遵循編碼的編程指令來加工某種材料(金屬,塑料,木材,陶瓷或復合材料)以符合規格,而無需人工操作員直接控制加工操作。
直線導軌系列產品是機械定位機構中減少直線運動摩擦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產品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木工機械,搬運、輸送機械,精密測量儀器,產業自動化機械,電子半導體機械,機械手臂、包裝機械等,所有需求精密直線傳動及定位的領域。
2018年全球直線導軌產量約為2600萬套,市場規模為39億美元,2018-2020年,智能裝備年復合增長率均超過15%,2020年測算的全球直線導軌市場規模超過340億元,隨著自動化市場的進一步需求增加,微型滑塊需求量在30-50億元之間。
五、MIM行業的主要門檻
(1)技術壁壘
技術對于 MIM 行業來說至關重要。一方面,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隨著 MIM 產品應用領域的逐步拓展,各行業對高復雜度、高精度、高強度、外觀精美的定制化結構件需求不斷增多,企業需要通過對模具、喂料、工藝等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發創新,以保證產品能夠符合各領域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也必須對現有設備進行自動化改造,降低人為干預因素,大幅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和合格率,從而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滿足下游市場客戶日益旺盛的需求。新進入企業由于缺乏對行業技術的深刻了解,勢必在技術研發等方面存在明顯劣勢,從而不利于其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
(2)經驗壁壘
MIM 產品生產工藝制程較長,任一環節控制不當均會對Z終產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觀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需要積累對原材料的控制、注射、脫脂、燒結、后制程等豐富的生產制造經驗來進行生產控制和滿足產品要求。隨著行業技術的發展,各類生產設備也不斷進步,推動行業自動化水平有較大幅度地提升,但在整體生產過程中,經驗因素仍舊對產品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原材料喂料配比,注射、脫脂、燒結等核心工藝的過程參數設定與控制,后處理工藝的恰當選擇、組合與工藝優化均對產品的批量化生產難易、品質均質性與可靠性及成本和生產效率構成直接且較大的影響。例如,燒結工藝為產品生產的核心環節,需要根據不同的注射坯件進行差異化處理,確保致密度、金屬性能、形變減少。由此可見,如果企業缺乏豐富的生產制造經驗積累,較難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具備高復雜度、高精度、高強度、外觀精美的 MIM 產品,從而對其進入本行業形成一定的障礙。
(3)客戶壁壘
MIM 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消費電子、自動化設備和醫療器械等行業,上述行業均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客戶對產品質量尤為重視,尤其是下游領域的知名大規模企業,往往對供應商研發能力、產品品質、開發速度、交付管理等有非常嚴格的審核,審核周期也相對較長,通常在其確定合格供應商后,在沒有重大質量問題的情況下,客戶與供應商將維持長期和穩定的合作關系。隨著消費電子、汽車制造和醫療器械等行業對 MIM 產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上述領域內的制造商建立了各自的 MIM 產品供應體系,新進入企業在缺乏優質穩定客戶的情況下,難以在行業內獲得快速的發展。
(4)資金壁壘
MIM 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主要體現在設備購置、技術研發等方面。設備購置方面,在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行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MIM 產品需求得到快速釋放,各企業需要不斷擴大生產能力滿足下游客戶需求,而生產設備的購置需要大量的資金,為企業帶來較大資金壓力。技術研發方面,為掌握行業的先進技術,企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對于資金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其在本行業難以規?;l展,從而對其形成一定的資金壁壘。